新華社太原2月9日電(記者 王菲菲)走在山西長治市武鄉(xiāng)縣李峪村,從你身邊不經(jīng)意走過的老太太可能就是位身懷絕技的魔術(shù)高手。在她靈巧的雙手翻轉(zhuǎn)間,能讓“木棍開花”,能使“紅綢變色”,還能“大變活人。”這里60%的村民,上到七八十歲的老人,下到十二三歲的小孩,都能變上幾把魔術(shù)。
李峪村是位于太行山區(qū)的一個小村莊,2008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。但從2008年底,魔術(shù)逐漸成了李峪村的特色文化產(chǎn)業(yè),每年參加演出20多場,帶動村民增收3000元左右。
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王竹紅,一個憨厚老實、講話帶著濃郁鄉(xiāng)音,內(nèi)心卻很有主見的人。“我是土生土長的李峪人,我熱愛這片土地,熱愛我的父老鄉(xiāng)親?!弊鳇c生意先富起來后,王竹紅在2008年底當選村支部書記,開始考慮如何帶動村民們一起致富。
“我從小喜歡魔術(shù),看雜技團和街頭演出,自己琢磨學習,也可以變個上百種魔術(shù)?!蓖踔窦t想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,教村民們學魔術(shù),打造一個以魔術(shù)為特色的文藝演出團體,這樣既豐富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,又可走出一條文藝演出的增收之路。
但村民們并不看好?!澳g(shù)就是耍的,能頂什么事?”面對質(zhì)疑,王竹紅并沒動搖,開始挨門串戶給村民講思路、教魔術(shù)。慢慢地,有一兩個人跟他學了,后來發(fā)展到十幾個,他們開始出去演出并賺了些錢。其他村民看到后,也紛紛加入了進來?,F(xiàn)在,每場演出村民每人都能拿100到200元的演出費,一年演出20多場,主要是在長治市和太原市。
“開始覺得就是瞎玩,沒想到真帶來了經(jīng)濟效益。剛開始表演也不好意思,怕演不好讓人家笑話。后來覺得還行,就每場都跟著去?!?6歲的郝蘭英老人笑呵呵地說。
開始表演魔術(shù)后,不僅村民們的經(jīng)濟收入有了實質(zhì)性增長,村里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觀。“以前人們農(nóng)閑時就是打撲克、賭博,現(xiàn)在人們聚在一起就是練魔術(shù),村民們感覺生活更加有奔頭了?!蓖踔窦t說。
當村干部這幾年,王竹紅將自己近60萬元的積蓄都投到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發(fā)展魔術(shù)上來,光買魔術(shù)道具、演出服,他就花了近20萬元??擅看窝莩?報酬他卻分文不取。王竹紅說:“魔術(shù)是我的愛好,能帶領村民致富,我就很有成就感。老百姓們的高興勁兒讓我心里舒服。我這個支書沒有白當,這些都不是錢能買來的?!?nbsp;
去年底,李峪村代表家鄉(xiāng)長治市參加了山西黃河電視臺舉辦的2012黃河民間春晚,他們的表演打動了編導和觀眾的心?!皢慰此麄兊谋硌莼蛟S稱不上專業(yè),但看著他們質(zhì)樸的臉,認真表演的神情,你就會覺得特別感動?!秉S河民間春晚的編導裴嫣說。
參加了黃河民間春晚后,王竹紅接連拿到了6場演出預約。對于自己的這支魔術(shù)隊伍,他信心十足,也有更大的夢想,“要把魔術(shù)文化推出去,打造成品牌,推出山西,走向全國。”
- 上一篇:
-
(新春走基層·特別報道)把新聞寫在大地上
已是第一篇
-
(新春走基層·特別報道)把新聞寫在大地上
- 下一篇:
-
遺憾但卻無悔的奉獻
已是最后一篇
-
遺憾但卻無悔的奉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