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證會上的不同意見,往往更有利于有關部門完善決策;唯有通過更加合理的制度設計,讓“不同意”的聲音也能在聽證會上充分呈現,才能增強公共決策的科學性 北京階梯水價聽證會又一次取得了“一致同意漲價”的預想結果,如果不出意外,北京2100多萬常住人口將開始負擔第一階梯內每噸漲一元的自來水費。 習慣了這些年“逢聽必漲”的聽證會,加上階梯水價確實有利于節(jié)約資源,這樣的聽證結果,大多數人也能坦然接受。但鄰居張阿姨卻有不同看法,“你們家兩口人當然好,我們家六口人,180方水根本不夠用,太不合理了。” 仔細查閱媒體報道才發(fā)現,與張阿姨持相同觀點的不在少數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這樣的不同聲音也被代表帶到了聽證會上。25位聽證代表中,有兩位不同意現有方案,提出了其他方案,其中之一就是建議按人口計算水量。 正是那一聲關鍵的“不同意”,讓“張阿姨們”有了盼頭。北京市發(fā)改委在聽證會后對媒體表示,對于確因家庭人口多而導致的用水量增加問題,在政策實施細則中將會明確辦理程序、條件、要求等辦法,并與居民水價調整政策同步出臺?!?/p> 相比于許多流于形式的聽證會,這樣“不同意”的聲音顯得十分珍貴。從北京市此次聽證會的情況來看,為了給“不同意”發(fā)聲的機會,有關部門確實做足了準備: 先是在聽證方案設計上,沒有簡單地“二選一”,除了推出兩套水價調整方案外,還允許代表提出自己的方案,而聽證流程也不是簡單地表決了事,而是給予每位代表充分的發(fā)言時間,讓不同觀點得到呈現。 在對待少數人的意見上,此次聽證會也沒有簡單地屏蔽。北京市發(fā)改委之所以能夠對方案實施細則作出調整,就在于沒有忽視那僅有的一位代表意見?!?/p> 這樣的制度設計顯然更加符合聽證會這種民主形式的本質要求。事實上,現代民主的本質并非簡單的以多勝少,而是在強調少數服從多數的前提下,尊重和保障少數人利益。從絕對數量來說,張阿姨所代表的群體可能只是少數,但如果一味強調為了大多數人而犧牲少數人利益,就會造成政策執(zhí)行上的不完善和一部分人的實際困難?!?/p> 當然,聽證會作為一種聽取民意、科學決策的手段,進入我國也僅有10多年的歷史,許多方面還不完善,要真正讓不同的聲音表達出來,從而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(zhí)行提供更加科學的參考,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聽證會的運行機制,鼓勵更多不同意見充分發(fā)聲?!?/p> 比如,聽證會代表的產生,目前主要采取的是相關單位推薦辦法,這就剝奪了一部分群體參與聽證的機會,人為排除了一些“不同意”的聲音。此外,聽證代表能否真正代表社會各個群體的利益?推薦過程能否完全排除相關利益方干擾?從人大代表中按身份類別遴選、機選聽證代表是否更能體現廣泛的民意?值得商榷?!?/p> 還有聽證會的公開,在網絡和傳媒技術如此發(fā)達的今天,我們還鮮見某個聽證會能夠全程現場直播,某些地方甚至禁止媒體采訪聽證會代表。失去了社會的監(jiān)督,代表也就自然惰于提出更多不同意見,更讓場外的普通民眾也失去了了解聽證會的機會。 最關鍵的,恐怕還是相關部門對待“不同意”聲音的態(tài)度,是鼓勵發(fā)聲、認真采納,還是打壓排斥、避之不及,將會直接決定聽證會的質量,也將最終影響公共政策的實施效果?!?/p> 相信隨著制度的完善,各種意見會在聽證會上充分表達,百姓的利益也將在公共政策制定執(zhí)行過程中,得到更充分的保障。(吳秋余) |
- 上一篇:
已是第一篇
- 下一篇:
-
“天壇獎”應拿出更鮮明定位
已是最后一篇
-
“天壇獎”應拿出更鮮明定位